元末明初,在巢湖中庙及姥山岛一带水面上,曾有一支庞大的船队,那便是俞廷玉父子、廖永忠兄弟率领的巢湖水师。这支水师投奔朱元璋后,迅速打败元朝水师,又挥师渡江作战,“克采石、取太平、定金陵”,为朱元璋的统一大业奠定了胜局。 之后,广阔浩淼的巢湖再无大的船队。 间隔几个世纪,直至清末,巢湖水面再现一支规模较大的船队,这便是中庙袁氏家族袁文成的船队。只是,这支船队不是水师,而是一支商船队。 袁文成生于1863年3月,卒于1938年元月。其生活时期正是清末民初兵荒马乱的年头。当时,巢湖、长江水面上匪患成灾,活动猖獗,气焰嚣张。但是,只要水匪们知道是“老文成”的船,从不敢拦截打劫。可见其当时的声名与气势。 规模庞大的船队,充足的货运资源,为袁文成带来丰厚的财富。他在中庙为家人建起的砖墙瓦屋即达十二路之多,真正富甲一方。 袁文成育有五子,长子袁明德生活在中庙,次子袁明义生活在上海,三子,四子名子不详,生活在上海,五子袁明昭生活在中庙山门李。 袁文成还在仪征、扬州等处购置房产,其晚年也基本居住在此两处,以便就近指挥运营长江、大运河上的商运、特别是盐运业务。 几十年苦心经营运作并壮大起来的袁文成船队,却在瞬间毁灭。 卢沟桥事变后,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。南京预见到战火不久后必然烧到南方。在德国顾问团指导下制定《国军战争指导方案》,方案明确指示:“淞沪方面实行战争之同时,以闭塞吴淞口,击灭在吴淞口内之敌舰,并绝对控制其通过江阴以西为主,以一部协力于各要塞及陆地部队之作战。” 而如此重要机密,竟被时任行政院机要秘书黄浚提前泄露给了日军。泊于汉口一带的13艘日本军舰匆匆逃向长江口。 尽管未能“瓮中捉鳖”,但阻止日军舰沿长江西犯的计划仍须进行。中国海军一面紧急布防江阴江面,以配合陆军拱卫南京。同时实施沉船淤石,阻塞江阴附近航道。此次沉船填江先后共沉大小军舰、商轮35艘,民船盐船趸船193艘。袁文成以名族大义为重,主动将自己的船队全部捐出,载石沉江。 然而,1937年12月,日军还是攻陷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,之后,实施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。 国仇家恨,击倒了风云一时的袁文成。1938年元月,在南京大屠杀的腥风血雨中,忧患成疾的袁文成病逝仪征,客死他乡,享年75岁。 船队被义捐沉江及袁文成死后,水手一部分回家,一部分分散到长江、巢湖一带水域。其中,一百多巢湖水手在巢城东门外的裕溪河上组建了一只小船队,这便是后来的巢湖航运公司的前身。 世事变幻,秋月春风。只见巢湖水汤汤,不见先古船悠悠。袁文成的故事在短暂的几十年里即成过往烟云,只被其中庙袁氏家族记载,而淡忘于尘世。是记,可让后人知,巢湖中庙,曾有一代义薄云天的船王,叫袁文成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