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名字叫黄劲松,今年四十六岁。 我与他接触,是从我带孩子看小区露天电影开始的。和他接触了两三次,我们也算是"熟人"了,后来便对黄劲松的人生经历产生的兴趣。 18岁时,黄劲松在巢湖散兵镇演剧院从事放演工作,一干就是十几年,那时候风里来雨里去十分辛苦工资也不高。 1998年开始,中国电影行业不紧气,黄劲松迫不得已他放下了心爱的胶片和播放器外出务工。他是一个爱看电影的人,仍然不忘关注电影行业的动态。 2006年他得知巢湖市有乡村义务播放电影工作,便辞职投身到自己所热爱的电影播放工作中,这一干又十二个春秋。 从胶片电影16毫米到35毫米胶片,到现在的数字电影播放器,黄劲松出门只需要一个优盘就能轻松搞定。以前的机器都是黄劲松用板车推到乡村广场去放。现在,他有了自己的面包车,一车就能把机器拉到现场播放。黄劲松说:"现在方便,比以前要好很多了!" 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,黄劲松就把机器架好,经过熟练的调试等待播放。"我从年青小伙子干一行,现在都干到快50多岁了,但我仍然热爱这份工作。"从他简单的几句话中,让我们看到一个平凡而又热爱生活的人。 黄劲松说:"我干了这么多年,仍然有许多电影播放技术要学习,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习16毫米电影播放工作开始的时候。" 原来,就在黄劲松参加工作两个月左右,实习期间一次工作疏忽导致他遭遇了"重大损失"。 当时16毫米电影声音由光源结构组成,黄劲松并不了解,便用酒精去擦拭镜头,镜头中有一个小卡片不小心弄丢了,投上镜头以后没有了声音。黄劲松回忆说,当时在山区一个来回要一两个小时,最后电影也没放成,当时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。由于小卡片零件遗失,只能重新买回来一个整镜头,花了四十元。从那时起,黄劲松便决定好好跟师傅们学习。 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好了很多,可从事电影播放工作的年轻人却少了。 黄劲松经常穿梭在巢湖各个乡镇、街道、小区来回播放。他说:"虽然待遇不高,但觉的很幸福。因为,我把幸福和快乐带给了别人。"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|